64岁的王义刚是菏泽从事笊篱编织寥寥可数的老手艺人之一。3月7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在他位于鄄城县陈王街道办事处王建场村的家中,见到了他。
安详自如地挥动手腕,把两根铁丝绞成花状,铁丝发散出来一圈一圈编织成网状,如此反复,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一把笊篱已经初具成型。牡丹晚报记者注意到,除剪断铁丝及锁边时需要用到钳子外,其他全凭手上功夫。
笊篱是传统的烹饪器具,像漏勺一样,烹饪时用来捞取食物,每个家庭都少不了。“手艺是跟父亲学的,我从记事起就看着父亲编织笊篱,久而久之就学会了。”说起关于笊篱的往事,王义刚回忆说,他当时只是在父亲忙时做下手,没想到学会了,后来还一直干了下来。
“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十六七岁就开始独立编织笊篱。”王义刚说,之前每当赶集时,他就挑着笊篱到集市上,每次都卖个精光。现在,他一有时间也编织一些,用三轮车拉到集市上卖。
“编织手工笊篱耗时耗力,两天才能编三把。”王义刚说,用铁丝编笊篱看似轻松,但因编时颈部要保持一个姿式,时间久了,会造成颈椎劳损、视力疲劳。
“不少人喜欢用手工笊篱,但做这个的少了。”王义刚说,“做这个不能发家,干好了每月也就几百元,年轻人出去打工,只要肯出力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元,谁还愿意干这个?”王义刚说,他的孩子现在没一个愿意做这个的。
王建场村以前有几名靠编织笊篱营生的手艺人,慢慢地,有些人放弃了这个职业。目前,村里只有他一个人做。
手工编笊篱不赚钱,为何还坚持做?“我热爱这门手艺,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王义刚说。
读者朋友,就本报为拯救文化遗产开辟的 “寻访菏泽祖传手艺”栏目,您如果有什么线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出份力。
菏泽日报牡丹晚报菏泽日报电子版牡丹晚报电子版菏泽日报在线读报牡丹晚报在线读报日报往期晚报往期
网站地图sitemap备案号:豫ICP备17022679号-2 技术支持:河南七度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072102000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