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随着高铁开行量及出行旅客人数恢复,公司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销售数量有所回升,公司在国铁集团组织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联合采购中获得较大份额,进一步确立了行业领先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受制于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影响,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公司业绩受到较大冲击。面对此种局面,公司一方面通过设备改造及工艺优化,持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努力推动打开既有产品销售市场,并积极拓展新产品研发并持续挖掘新应用领域。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高性能汽车碳陶制动盘获得批量化订单;公司在碳碳主加热器、保温系统、锂电负极碳碳结构件、异形件及导电件的批量化生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公司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研发理念,不断研究新材料行业需求及应用趋势,保持技术创新、装备升级及人才团队等优势,在竞争中稳步向前发展。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量稳中有升,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统计,2024年1-6月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209,56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8.4%;铁路投资方面,202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根据国铁集团计划,2024年将再投产新线公里以上,中国高铁发展的势头依然可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依然广阔。随着国内人员出行及高铁列车开行量回升,有望带动公司粉末冶金制动闸片业务逐步恢复。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从运输能力来看,在11,409.79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大运能系统(地铁)8,689.51公里,占比76.16%;中运能系统(含轻轨、跨座式单轨、市域快轨、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1,922.21公里,占比16.85%;低运能系统(含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悬挂式单轨)798.07公里,占比6.99%。
2024年上半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新增运营线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市域快轨30.40公里,占比15.67%;有轨电车17.26公里,占比8.89%。2024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公里,全年新投运城轨交通线)该板块主营业务情况
该板块以天宜上佳母公司、天宜科贸、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领域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及机车、城轨车辆用合成闸片/闸瓦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粉末冶金闸片是公司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时速160-350公里高铁动车组;合成闸片/闸瓦则主要应用于时速在12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城市轨道车辆(含地铁)以及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该板块主要客户为国铁集团下属铁路局及其附属企业、国铁集团下属制动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中车(601766)下属车辆制造企业。
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成果显著,目前,正步入一个由市场力量主导的洗牌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源将逐渐流向技术领先、管理高效、资金雄厚的优势企业,一些技术落后、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先进光伏产品将占据市场主导。后续,随着光伏行业落后产能出清,竞争格局重塑,整个行业将得以有序发展,而通过不断实现自身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供应商有望在各细分领域得以长足发展。
2024年上半年,整个光伏行业呈现“两重天”发展态势。一方面国内光伏产业各项指标均呈增长态势,我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同比增长30.7%,同时,2024年上半年国内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以及出口总额等方面,市场情况则跌入“冰”点。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2024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国内整个光伏行业持续“价减量增”态势。
该板块以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及天启熠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主要从事光伏碳碳热场、高端装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石英坩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天力新陶主要客户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光伏碳碳制品以及碳碳匣钵、收集齐、窑炉内衬等锂电正负极用碳碳制品等;天启光峰主要产品为碳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可满足内部需求并实现对外销售;新熠阳拥有从事石英坩埚研制、生产十余年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及大量生产实践,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制造工艺,主要客户同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热场用石英坩埚。
近年来在各种政策推动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乘联会发文称,2024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根据交通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市场前景良好,我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继续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优势地位,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随着市场需求升级有望助推碳陶制动盘快速产业化,市场空间广阔。
该板块以天启智和、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启智和作为国内新能源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主机厂及系统集成商供应商,主要从事高性能碳陶制动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国内生产新能源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主机厂及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为新能源车、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碳陶制动盘。天津天宜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闸片/闸瓦、汽车衬片及钢背配件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轨道交通闸片/闸瓦、汽车衬片和钢背配件,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为轨道交通及汽车制动领域。
碳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温下的高强度和模量,尤其是其随温度的升高,强度不但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特性,以及高断裂韧性、低蠕变等性能,加之具备具有低比重、高比强、高比模、低热膨胀系数、耐热冲击以及耐烧蚀等优异性能,在较宽的温域范围内拥有较好的抗蠕变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保留率,是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战略性高技术材料。
碳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用于战略导弹端头、空天飞行器头锥、机翼前缘、热结构舱段,导弹发动机燃烧室、扩张段、喉衬以烧蚀环、防热/隔热部件,飞机制动盘,兵器火箭弹喉衬、喷管和机械紧固件。碳基复合材料以其高强度、良好的耐烧蚀性、极高的抗冲击性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型号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登月计划、空间站等关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航天科技(000901)项目实施,碳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从航天飞机的热防护部件逐步扩展至大面积热结构部件,热结构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高温承载性能,目前主要应用于航天飞行器的舱段、连接件以及舵等部件。
此外碳基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卫星抗杂散光主次镜光栏和遮阳罩,目前已在“风云四号”卫星上得到成功应用。此外,针对新一代空间测绘与观测系统对承载平台结构的超高尺寸稳定、轻量化、高承载多目标需求,碳/碳蜂窝夹层结构得到了开发和应用。
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蓬勃发展,碳基复合材料也正在从国防军品领域快速辐射至商业航天民品领域,结构-功能-承载一体化的需求愈加明显,低成本高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开发与应用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近年来我国国防预算支出迅速增长,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2024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从8,082.30亿元增长到16,655.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0%;预计我国未来仍将维持稳定的国防支出预算增长率,不断提升我国整体军事实力。近年来我机数量稳步上升,但对比美国仍有巨大差距。根据《WorldAirForces2024》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3,304架军用飞机,占全球比重为6%。同期美国保有军机13,209架,占全球比重为25%。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速,叠加中美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家从数量上与性能上都对军机提出更为迫切的需求,合力推动军机市场空间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十四五”装备升级换代需求为军用航空配套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366.7亿元,同比增长10.09%。同时,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01.3亿元。基于军用飞机零部件制造行业高门槛、高壁垒、长积淀的特性,未来行业内具备资质和认可度的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同时,随着各集团“大产业链+小总部”模式的不断建设,军工产业集群将以军工集团为核心,以关键加工装配工厂为辅助形成区域性航空制造产业园,形成完善的制造产业链条。军民用飞机生产制造中的分包比例和国产化替代比例将持续提升,位于航空制造产业园区的配套企业订单量有望大幅增长。
民用飞机方面,当前我国民机以进口为主,国外波音、空客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随着持续研发投入的积淀,我国国产民机已逐步形成体系,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新市场预测显示,未来二十年间,全球航空业对新型飞机的需求将持续高涨,预计将达到约4.54万架新飞机的总需求,总价值高达6.6万亿美元。在细分市场中,国产C919大型客机所处的单通道客机领域展现出尤为强劲的增长潜力。根据预测,该细分市场将需要约32,055架新机,总价值接近3.63万亿美元,占全球新飞机需求总量的近七成。同时,ARJ21支线客机已顺利投入航线运营,为中国乃至国际航空市场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区域航空解决方案。这一机型的成功应用,不仅丰富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产品线,也为中国商飞积累了宝贵的运营经验和市场口碑。我国远程宽体客机CR929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款飞机旨在满足国际航空市场对远程、宽体客机的需求,其设计与制造将融合中俄两国的先进技术和制造能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CR929将完成详细设计、总装制造及试飞验证等关键阶段,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正式进入市场,为中国商飞在全球航空工业中赢得更多话语权。随着国内民用航空制造需求持续升温,飞机零部件精加工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此。
该板块以天仁道和、瑞合科技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仁道和主要从事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海洋船舶等领域轻质结构功能一体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产品的开发、生产及营销。主要客户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单位及航空航天领域民营企业。公司的产品包括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与卫星支架、无人机零部件、飞行器结构件、弹翼、船用复合材料轻壳体部件等树脂基复合材料产品以及航天飞行器、航天发动机、航空飞行器用耐高温、耐烧蚀、抗氧化、耐摩擦等碳基复合材料产品。
瑞合科技为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研究所,成飞民机等多家民用客机分承制厂,以及一批航空装备主修厂和中电科下属多家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供应商。报告期内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工艺装备及微波电子类精密金属件的生产与制造,其主要产品包括: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翼肋、桁条等主要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航空飞行器机身、机翼、尾翼等,主要客户有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成飞民机、航空装备主修厂等。
瑞合科技电科事业部生产产品为航天军工级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零部件、高精度结构件及各类电子、电器结构件等,主要应用在航天航空、雷达侦察等领域。事业部主要工艺涵盖高精密数控铣削加工、多轴数控加工、数控车削、精密放电、慢走丝、钳装等生产制造工序,可完成从产品设计、生产、检测、组装、调试的配套工作,实现产品的一体式交付。
公司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以及合成闸片/闸瓦技术经多年研发、生产已相当成熟,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经济性、安全舒适性等特点。相较行业内其他生产企业,公司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以及合成闸片/闸瓦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规模及成本等先发优势。在材料配方方面,公司打破行业传统材料配方模式,通过调整摩擦组元和润滑组元的类型及其配比,在保证基体强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石墨”等材料各项特性,提高闸片的导热性并确保不同速度下足够高的摩擦系数及其稳定性;在工艺路线方面,粉末冶金工艺路线为混料、压制、烧结工序,为了确保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性能的稳定性、一致性,依据生产工艺设计参数,定制了自动化连续压制和烧结生产设备及工装,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高效、稳定。
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积累以及技术迭代,研发出粉末冶金闸片三代升级产品,在保证摩擦体物理性能及摩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摩擦块集热散热性能及制动盘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了制动时摩擦副表面温度,使闸片与制动盘达到最佳匹配,闸片平均寿命提高近一倍,该产品已通过CRCC认证。公司结合闸片的实际使用工况,研发出了适用于青藏发电车用TS971/24型粉末冶金闸片,采用三点铆接燕尾结构,提高闸片的高原工况适应性,该产品已小批量供货装车使用。公司研发出适用于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的TS699G型粉末冶金闸片,采用铆接单点浮动结构,使闸片与制动盘更好的贴合,保证盘片匹配性,该产品已获得CRCC试用证书,正在北京局进行装车运用考核。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创新,采用新材料工艺,研发出适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TS719/32型粉末冶金闸片,可承受400公里高速紧急制动产生的热负荷,保持摩擦系数的稳定。目前TS719/32型粉末冶金闸片已完成客户首件检验,并实现样件交付。
高质量预制体可有效缩短致密周期,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且碳纤维预制体费用占热场成本比例较高,把控预制体生产过程的降本增效可有效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针对产品预留量大、物料利用率低、制备周期长、生产效率低、针刺密度不均匀、产品易变形等诸多痛点,公司对传统针刺工艺、装备等进行了颠覆式创新,具备了预制体近净成形、一机多位多点智能针刺、连续矫形固化、超大型异形件制备的能力。预制体生产实现了“三高一低”,即“高纤维体积分数、高结构强度、高密度,低变形量”,大幅提升了物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产品易变形问题。公司借助一机多位多点智能针刺机和新工艺研发以及创新式的采用物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实现复杂异形件预制体研制和批量生产,并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技术工艺,将自动程序设计和控制实现与智能针刺机完美结合,实现高精细化技术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提升预制体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平均寿命达标率,有效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及性能的一致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优化碳纤维预制体结构、改进针刺工艺、推行不裁切技术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埚类产品环向强度和层间结合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原材料损耗率;通过调整优化物料裁切排版等措施,对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多项改造和优化,显著提升了物料利用率和产品加工精度。
作为碳碳热场部件及石英坩埚的生产制造商,公司在产能落地、工艺创新、装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较为突出成绩。在碳碳热场部件生产业务上,通过推动沉积装备大型化、高温设备连续化、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连接自动化的落地,公司碳碳热场部件的生产制造效率及工艺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沉积设备改造及工艺优化,保证了大炉型高温温场均匀性及沉积密度一致性的问题,炉内各位置产品密度均匀性及稳定性均大幅提高。公司完全掌握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快速沉积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整炉产品碳源利用率,降低了沉积工序生产成本。锂电负极领域,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锂电负极碳碳产品涂层工艺开发,一方面提高了负极碳化工序匣钵抗氧化能力,另一方面在新型负极材料碳碳新产品方面提升了产品纯度以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发挥多年来在技术、工艺、质控及装备领域积累的创新理念及实践经验优势,完成石英砂原材料检验检测实验室建立,在完备的原材料及成品检验检测手段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统计支撑下,公司全面梳理了从原辅料到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报告期内,公司设计定制并加快落地国内首条熔制环节全自动石英坩埚产线,通过购置定制化自动化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自动振埚、自动抱埚等功能,可有效改善在配料、上料、布料以及刮料成型环节过程人为干扰因素,降低熔制环节对人工的高度依赖,借助高度自动化生产方式,解决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的痛点,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原料不稳定性、原料不稳定导致产品质量差异性、产品验证周期长等问题,公司通过购置新设备以及对原有设备的改造升级,实现炉台熔制全自动化,升级全自动化熔制程序,并建立石英砂提纯工序以解决原料不稳定性以及改变了石英坩埚熔制后的质量差异性,在石英坩埚产品质量以及使用寿命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此外,针对客户N型硅片拉晶的具体需求,公司通过石英坩埚数据分析以及单晶拉制试验线验证,开发专用于N型硅片拉晶的定制化石英坩埚,满足客户对石英坩埚性能和价格的综合要求。公司将发挥在技术、装备、产业化、业务协同、规范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多家单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持续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全面推动公司在石英坩埚制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碳陶盘方面,公司全力推动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区加速布局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四川江油产业园厂房建设,超大规格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已投入使用,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已完成多型号产品验证并投入使用,连续高温产线、连续渗硅产线以及涂层小批量产线已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江油碳陶制动盘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乘用车碳陶盘、碳陶涂层盘已多批次交付主机厂应用;商用车轻卡、中卡、重卡用碳陶制动盘及配套衬片开展了各项台架测试以及装车路试,目前小批量供应中;完成了地铁碳陶制动盘以及配套金属基复材衬片、树脂基复材衬片的开发,产品各项台架检测结果达标;高铁碳陶制动盘、碳陶涂层盘完成样件制备,各项台架试验进行中。
汽车衬片方面,公司以碳陶盘衬片为核心开发点,所研发出的碳陶盘衬片可匹配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汽车碳陶盘和进口汽车碳陶盘,在国内碳陶盘摩擦副行业形成自己独有的碳陶盘衬片材料配方技术,可以实现在不损伤制动盘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较小的磨耗和更低的噪音,为将碳陶盘衬片推向国内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在碳陶盘衬片混料工艺上,公司开发出了密炼混合工艺技术,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效改善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稳定的制动性能。
目前,公司已开发出配套碳陶盘的性能型及舒适型碳陶盘衬片,并基于上述材料配方和工艺技术,开展铸铁盘商用车、乘用车配套衬片拓展开发、生产和销售,未来有望实现OEM市场的国产替代。截至目前,公司铸铁盘商用车、乘用车配套衬片已实现主机车供货。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公司建有千万级仿真平台,具备结构强度、振动噪声、环境应力、工艺过程等有限元分析技术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根据碳纤维不同应用场景性能及功能需求,对预浸料开展配方优化及工艺升级,并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中温环氧体系、高温环氧体系、双马树脂体系等多个核心树脂配方,产品已通过各项性能测试验证,上架多个系列产品及对应数据库,提高了材料选型效率,大幅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天仁道和拥有热压罐、模压、缠绕、RTM等多种成型设备及技术,企业影响力在行业稳步提升。为延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前端产业链,公司已在江苏常州建立预浸料生产线,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预浸料材料并投入使用。报告期内,公司自主开发完成中温增韧环氧,高温增韧环氧,耐高温双马等树脂和预浸料体系,在抗冲击韧性、耐高温性能等方面,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在国内主流大型无人机,直升机等型号上完成材料鉴定,并形成批量供货。
在某型号商用火箭整流罩研发过程中,公司通过优化模具设计、蜂窝预成型、复合材料固化制度等成型综合技术,突破性解决了复合材料整流罩半罩成型精度问题,掌握了整流罩开发过程中核心技术,为公司承接新型号整流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碳碳复合材料方面,公司已具备大尺寸、复杂形状碳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生产及检验能力。基于客户针对耐烧蚀材料零部件的要求,开展方案设计、工艺设计、预制体制备,加快开展耐烧蚀碳碳零部件的开发,为后续承接航天飞行器各类耐烧蚀零部件奠定基础。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方面,瑞合科技长期聚焦航空零部件关键、重要、复杂零件的生产,公司积累多年的工艺开发经验,在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等航空金属材料关键、重要、复杂零件业务上建立了稳定且高效的工艺开发方案,解决了多种关键核心零件工艺开发难题,在高薄曲面加工,深槽腔加工,大型零件变形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在行业内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公司紧跟前沿技术应用,持续优化革新,不断提高工艺效率和质量精度。与此同时,紧跟航空新材料应用趋势,创新探索技术工艺开发,针对航空3D打印钛合金高难度复杂件精密加工等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技术工艺开发方案。瑞合科技电科事业部完成了高速高效切削技术、数控编程技术、颤振抑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的技术升级改造,已成功掌握超高精度微米级加工技术,具备为中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37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381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270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以及PCT专利16项,并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117.49万元,同比下降47.41%;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278.57万元,同比下降474.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788.16万元,同比下降522.61%。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认证范围进一步增加,其中公司研发的CJ5E/5E-B型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获取CRCC正式证书;CRH3A型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顺利完成装车考核。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型号闸片已正式获取CRCC证书;公司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CR200J型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已顺利实施装车考核。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时速400公里复兴号检测车闸片,已通过国铁集团组织的二轮检测车运用测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闸片已完成客户首件检验,并完成样件交付;报告期内,在地铁宁波7号线新项目中取得合成产品批量订单。国铁集团联采及检修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国铁集团组织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联合采购中获得较大份额,目前已完成全部联采合同签订,并开始供货,维护并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10张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8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35个车型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
预制体方面,公司对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实现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的进一步控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碳碳坩埚寿命提升、产品物料利用率提升、物料优化替换以及新产品研发等方向,通过优化碳纤维预制体结构、改进针刺工艺、推行不裁切技术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埚类产品环向强度和层间结合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原材料损耗率;通过调整优化裁切排版等措施,对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多项改造和优化,显著提升了物料利用率和产品加工精度;完成了筒类保温毡、平板类碳毡以及实心电极柱等新产品的研发,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品类,也为后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废边纱、废边角料的消耗方案及原料替换,实现了物料的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原材料自动统计程序和工艺裁切图自动绘图程序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工艺编制和下发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碳碳复材制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10台直径突破8米的沉积设备改造及工艺优化,保证了大炉型沉积密度一致性,炉内各位置产品密度均匀性及稳定性均大幅提高;完全掌握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快速沉积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整炉产品碳源利用率,降低了沉积工序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连续浸渍设备完成调试正式投产,大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进一步缩短了浸渍工序生产周期,提高了浸渍工序产能,为高密度,大尺寸规格碳碳复合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新产品开发方面,碳碳主加热器已完成生产工艺定型,并拿到11家客户的试用订单,目前已与4家客户完成样件交付;筒毡一体保温系统目前已完成公司内部上机测试,采用公司自行研发的新型毡进行拉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所生产的硅棒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新型毡价格较普通毡价格及能耗更低。
锂电负极方面,公司着力推广碳碳复材替代石墨的技术产业化路线,在碳碳结构件、异形件及导电件的批量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已具备匣钵、石墨化坩埚等负极碳碳制品产业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31家锂电负极厂家碳碳匣钵的样件或小批量订单交付,并完成4家客户批量化生产。新型负极材料碳碳制品方面,公司已完成2家客户的样件的交付,1家客户的小批量生产。
石英坩埚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并经股东大会批准,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并增加新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调整原再融资项目“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并将调整后剩余的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石英坩埚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在装备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经验,设计定制并加快落地国内首条熔制环节全自动石英坩埚产线,通过购置定制自动化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自动振埚、自动抱埚等功能,彻底改善在配料、上料、布料以及刮料成型环节过程人为干扰因素,降低熔制环节对人工的高度依赖,借助高度自动化生产方式,解决产品一致性难以保证的痛点,满足下游应用领域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报告期内,在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的基础上,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检验检测系统,公司正式建成原材料检验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全面梳理优化生产各环节技术标准与要求,完善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及数据库,对石英坩埚生产过程中所有原辅料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能检测,通过严格控制原辅料确保石英坩埚品质稳定一致,持续积累充足数据以便不断优化各项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
同时,为顺应光伏下游客户对拉晶辅材性能需求变化,充分了解拉晶辅材的工艺性能及应用效果差异,从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用最优异的性价比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协助客户降本增效,公司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启动光伏单晶拉制试验线的建设。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试验线政府备案及各项审批工作,多数产线设备已完成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及锂电负极客户拓展情况顺利,已向包括隆基绿能(601012)、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宇泽半导体、高景太阳能、美科太阳能、阿特斯、东方日升(300118)、清电硅业等20家光伏硅片制造商及内蒙古杉杉、深圳贝特瑞、青岛伟杰、海世达、咸阳华光等锂电负极客户正式供货,另有3家光伏硅片制造商及20多家锂电负极客户正在产品试用中。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根据客户技术输入提供解决方案,全力推动汽车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已与20余家汽车主机厂商及供应链客户建立碳陶制动盘项目合作关系,已取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并获取多批次订单;获取某军工型号项目承制任务及商用车小批量装车验证;取得四家车企合格供应商资格以及多家车企试制供应商资格;公司已与两家汽车主机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
报告期内,天津天宜汽车衬片产线已正式建成投产,可满足商用车衬片和乘用车衬片的生产需求。报告期内,公司铸铁盘衬片通过了IATF16949汽车工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认证,取得IATF16949正式证书,与此同时还取得了AMECE证书,摩擦系数符合FG、GG等级,完成NSF备案。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在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某商业航天火箭整流罩项目已完成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典型件性能测试,进入零部件装配环节;某型号弹翼,通过地面静力试验考核,实现小批量交付;实现某型号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产品持续稳定批量交付,保障客户成功完成多次发射任务;完成航空类多个型号零件批产任务,并辅助客户完成初步产品质量检查,目前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满足客户交付进度要求。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在碳基复合材料方面,热结构、热防护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持续深耕,参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院多个型号研制任务,产品生产质量稳定,进度满足客户交付要求;喉衬实现产品开发和工艺验证,成功通过航天科工某院某固体发动机研究中心烧蚀试验考核,试验结果满足技术要求;PECVD用碳基板材完成材料和工艺升级,产品已小批量交付客户装机验证。某型号无人机碳陶刹车盘完成样件制备,并通过合格供方审查。
报告期内,瑞合科技积极拓展客户,成为航天南湖、亚光电子、长川科技(300604)等多家客户合格供应商,电科事业部建设完成两条高精密微波电子装配生产线并达产,并完成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等精密结构件打样认证工作。报告期内,瑞合科技已积极参与主机厂多个型号新机型及无人机预研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客户2023年度“优秀供应商”“进步供应商”等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技术人才培养。统筹各分子公司技术人才,重点对其进行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向各分子公司输送技术人才。协助团队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分析,帮助团队成员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团队培养和提升方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专业认证等,提升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积极争取为公司技术类及其他关键岗位人才申请“人才引进”落户名额,“科技型人才”补贴等项目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前沿科技,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展会,不仅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也加强了与业界伙伴及消费者的深度交流,进一步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公司闪耀亮相“SNEC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全方位展示光伏单晶拉制关键辅材系列产品与锂电正/负极碳碳热场产品。
公司持续深耕先进材料领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科技力量回馈社会。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育贡献奖”;天宜上佳副董事长、总裁,江苏新熠阳总经理杨铠璘被授予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家”荣誉称号。
天宜上佳各子公司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天力新陶入选“2023年四川省新经济企业100强”榜单;天启熠阳、天力新陶受邀成为四川省光伏产业商会会员单位;天仁道和成功入选低空飞行器两项团体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江苏新熠阳成功通过“徐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报告期内,我们以主题教育为抓手,聚精会神抓党建,压实责任强党建,努力使党组织在服务公司发展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在服务员工群众中发挥好团结凝聚作用。持续抓好政策理论宣讲,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局长处长上直播讲政策”活动,整理汇编政策理论热点定期推送,加强对国家政策规划、政府惠企措施和重要讲话等内容的学习,坚定对我国经济前景的信心,筑牢高新技术企业担当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下力抓好《中国党纪律处分条例》主题教育学习,为每名党员配备了学习教材,引导大家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主题教育与公司诚信建设结合起来,以合规管理为抓手,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理念进脑入心,进言入行,进岗入责,努力做到守法诚信、清廉合规。把党建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抓、融在一起做,大力宣传推广公司好人好事,展现公司党员群众拼搏进取的工作状态和对党感恩、对祖国热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风貌,塑造培育了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同时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公司仍有较大规模应收账款。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已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如公司不能高效管理应收账款,将对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产生压力,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围绕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的战略布局,公司多个新业务齐头并进发展,新增多处厂房及多条产线,公司固定资产相应增加,固定资产折旧也随之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将会对公司盈利水平、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受到轨道交通粉末冶金闸片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中标闸片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同时,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产品应用领域,其中: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天启熠阳聚焦光伏新能源,致力于单晶拉制辅材产业化应用;天启智和聚焦汽车制动领域,致力于碳陶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应用;天仁道和聚焦航空航天等领域,致力于树脂基碳纤维及碳基复合材料应用。尽管天宜上佳多业务发展迅速,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但仍面临在目标领域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目前,公司石英坩埚业务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高纯石英砂。由于石英坩埚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较例,如未来原材料价格或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及国铁集团项目投入,如未来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的综合影响,导致政府及国铁集团铁路固定资产投入增速放缓,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未来财政或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导致公司所在市场的政府相关客户的需求下降或支付变慢,亦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或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光伏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导致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随着光伏装机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受到严重冲击,对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锂电负极、汽车制动、航空航天及相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影响,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因素,例如货币政策从紧、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铁路货运装备投资规模减少、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家对业务所在行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整等,将对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天宜上佳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深耕轨交赛道,聚焦光伏辅材产业,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升级碳陶制动材料,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致力将公司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叠加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影响,致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同时,尽管轨道交通行业回暖,受行业竞争加剧及低价中标政策影响,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也有所下降。面对各业务板块行业变化较大、竞争激烈的局面,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研发理念,在行业景气度下滑之时,苦练企业内功,不断研究新材料行业需求及应用趋势,开发新产品,拓展材料及产品应用空间。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升级关键装备,提升产线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精细化管理生产过程,实现生产各环节的降本增效,力求在行业周期变化中稳步向前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研发资金投入达5,604.86万元,占收入比重10.96%,比去年同期增加4.29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381项,其中包括82项发明专利、27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以及16项PCT专利,专利涉足公司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持续发挥在技术、工艺及装备等方面颠覆式创新精神,注重产业化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特性,寻求更广阔的新能源领域市场空间。目前已掌握复杂异形碳碳预制体针刺成型技术,可根据客户要求实现定制化批量生产。针对锂电负极用热工工装进行了系统性开发,完成材料端验证,对不同碳纤维牌号、不同制备工艺、不同编织方式下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匹配不同应用环境。碳碳匣钵已在多家负极材料厂进行试用,试用期性能稳定,可达到客户使用要求,实现产品壁厚减薄、装料量提升10%以上。同时针对批产工艺进行了升级优化,批产产品性能稳定。
公司根据制定的发展战略,对各业务板块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有千万级仿线三方检测平台,在北京房山布局高铁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吨级碳碳复合材料生产线万套碳陶制动盘生产线按规划逐步落地中;在徐州扩建并改造升级8条石英坩埚生产线,并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建设20条石英坩埚自动化产线万件轨道交通车辆闸片/闸瓦、30万套汽车刹车片、412.5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
公司建有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汽车衬片的智能配混料系统以及全自动八工位等比压机等汽车衬片自动化生产线、连续高温石墨化炉、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全自动连续固化炉;超大规格沉积装备自动出装系统、制动盘预制体无人智能针刺线、增密制动盘全自动高温连续渗硅炉、碳陶制动盘智能机械加工及装配生产线正在逐步落地中。公司注重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一致性,实现产品可追溯,持续降本增效。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在材料技术开发、工艺制备、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敢于打破传统思维、颠覆原有生产方式,引领产业技术,提高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公司产业化应用中,碳碳产线已实现沉积装备大型化、高温设备连续化、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连接自动化;预制体由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由小规格升级为超大规格设备气相沉积设备;石英坩埚生产在熔制环节关键工序转变为自动化操作,石英坩埚自动化产线可实现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自动振埚、自动抱埚等功能;粉末冶金闸片、碳陶制动盘渗硅高温生产设备由独立分布式升级为连续生产方式;碳陶制动盘成功开发近净成形全新结构预制体并设计完成无人智能针刺生产线、人才
公司成立以来自主培养了一批使命感强、战略视野宽、创新意识高的管理、研发、营销团队,通过实战的锤炼,为各业务板块孵化并输送了大量管理型、技术型核心骨干人才,让有能力的人到相应的管理、技术岗位上去,充分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公司基于摩擦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所处行业的领先地位,立足于绿能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定位,吸引凝聚了在轨道交通、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锂电正/负极等领域的一批国内外优秀技术研发人才;公司为不同层级员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优化公司内部晋升机制,为公司自主创新及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平台。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晶澳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日升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川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船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地图sitemap备案号:豫ICP备17022679号-2 技术支持:河南七度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0721020003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