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因其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稀有金属材料的生产水平和应用程度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在我国当前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稀有金属材料行业将迎来新的需求拉动和市场机遇。
钛、锆及其合金加工材产业是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内工业级锆材主要生产企业。军工钛材市场稳步推进,航空航天钛合金材料订货持续,兵器、船舶等行业订货明显增长;工业用锆材市场持续增长,行业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业级锆及锆合金加工材”获得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是国内最早从事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生产的单位之一,拥有“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先后引领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复合材料的国产化和示范化效果。2023年 7月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天力复合”登录北交所,成为“爆炸复合材料第一股”。
稀贵、钽铌金属材料产业主要产品包括核反应堆堆芯关键材料、稀有难熔金属材料(钽、铌等)和贵金属材料(金、银、铂、钯等)三大类,广泛应用于核电、航天、航空、超导、舰船、军工、化工、半导体等领域,为“神舟”、“嫦娥”、“长征”、“天宫”、“ITER”、“华龙一号”等重点工程提供大量配套产品。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成功实现核电用银合金控制棒的研制,打破了国外厂商对该部件的垄断,是国内该材料的唯一供应商。公司生产的中子吸收体材料在核动力装备中也有应用。核级不锈钢及镍基合金通过公司多年的研发最终也实现了国产化,已全面应用于国内核电机组,为多个核反应堆提供主要架构材料。2023年国家新批核电项目 10台机组,对于公司控制棒产品的需求增加。另外核动力相关项目陆续启动,对于核动力堆用中子吸收体材料,高精密管材的需求增加。
金属纤维及制品产业从金属纤维到金属滤材,过滤元器件,形成了完备的金属纤维多孔材料全产业链,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化学纤维领域,公司稳居市场领导者的位置;在环保领域,开发的高温烟气净化用金属纤维元件实现了烟气的余热回收及超低排放,带动了我国高温烟气高效净化技术的发展;在氢能、航空航天、核电等关键领域,开发的PEM电解堆用钛基扩散层、高精度纤维滤材解决了该领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品牌知名度得到有效加强。
钨钼材料及制品产业技术水平国内先进,钨钼产品压力加工方面经验丰富,具备从厚到薄的钨钼产品生产能力,在钨钼粉末冶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靶盘、复合片、钨铜等新品开发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内领先。
民用消费品产业结合自有技术开发设计产品,多款新品获国际相关奖项。近年来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加强渠道建设,2023年新品销售量大幅增长。
精密智造产业主要服务于航天、兵器、核电、氢能源等领域,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开发研制钛合金型材等产品。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特种材料成型加工制造开发经验,掌握了稀有金属、轻金属等材料成形、精密加工和装配的产业化成套技术,生产了多种类多规格的钛合金型材。
未来几年,是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公司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加紧部署,进一步健全相关产业研发及生产体系,力争在关键材料有所突破,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保障能力,为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变强积极贡献力量。
公司是主要从事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市场开拓,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稀有金属材料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拥有钛、锆及其合金加工材产业,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稀贵、钽铌金属材料产业,金属纤维及制品产业,钨钼材料及制品产业,民用消费品产业和精密智造产业等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环保、海洋工程、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和众多国家大型项目。
公司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买断加工模式和来料加工模式。买断加工即公司自己购买稀有金属原料,经过加工后卖给下游客户。买断加工模式公司需要承担稀有金属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一般通过在接受客户订单的时即锁定原料采购成本的方式以规避上述风险;来料加工则是对客户的材料进行加工,收取稳定的加工费用,公司不承担稀有金属价格波动的风险。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23年,公司克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聚焦生产经营各项目标要求,进一步深耕市场挖掘潜力,积极推进资本运营工作,全力推动研发体系建设,着力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深化公司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公司运营水平。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司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26亿元,同比增长9.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6亿元,同比增长5.96%,公司整体经营实现持续增长。
(1)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度,航空航天及高端民品收入稳中有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行业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持续完善加工手段,补齐产业链短板。高性能低成本钛合金熔炼生产线全面达产,公司铸锭产能提升到 2万吨/年,合金铸锭产能突破万吨大关。海洋工程用大规格低成本钛合金生产线项目全面启动,力争早日建成投产。
(3)贯彻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顺利完成2023年的节能目标,全年节能总量1400吨标煤。西部钛业、天力复合、西诺稀贵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增加至4家。积极推进屋面光伏建设,新增装机容量7.87MW,预期每年光伏发电量800万度。
(4)高度重视合规经营风险的管控,着力实现经营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严格的目标要求、持续的检查落实、因地制宜的分类管理指引等方式,有效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中的经营风险,实现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提升。
(1)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全年投入研发经费1.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6%,获得国家、省市等科技收入支持突破1亿元。
(2)新获批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创新中试平台、陕西省稀有金属装备共性技术平台等3个省级平台,公司创新平台累计达到31个。
(3)积极推动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全年外部合作项目 46项,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的沟通交流。
(1)着力优化人才结构,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激活新的动能。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宽视野、善经营的优秀青年干部队伍。公司全年对32个岗位27人进行了岗位调整,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趋势凸显。持续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培育。全年新签博士18人,硕士30人。推荐11名优秀研发、管理人员攻读在职博士。
(2)积极发挥平台优势,持续加强高素质人才的“育”“留”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发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优势,积极申报各类人才,全年共65人次获各类人才项目、荣誉、称号。
(1)顺利完成天力复合北交所上市工作。2023年 3月31日,天力复合获得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6月16日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7月12日,天力复合在北交所上市。
(2)持续推进西诺稀贵北交所上市工作。2023年 7月 11日,西诺稀贵完成辅导验收工作;8月30日,完成上市申报工作;11月8日,完成反馈意见答复。
继续实施MES系统建设项目,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管理,有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持续优化可视化BI系统,有效提高了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实施智慧园区项目,有效提升了职工园区就餐、乘车、访客管理等工作生活效率。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获得西安市两化融合试点单位。
公司是我国稀有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先者,是由重点科研院所转制设立并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依托控股股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相关领域50多年雄厚的科研实力,旨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形成了拥有钛、锆及其合金加工材产业、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稀贵、钽铌金属材料产业、金属纤维及制品产业、钨钼材料及制品产业、民用消费品产业和精密智造产业等产业领域,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核电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自成立特别是上市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谋求更高的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创新能力,更大的发展后劲,促进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不断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走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公司成立联合技术中心,探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坚持推动各公司自主研发课题以及千万级潜在市场产品的开发,提升奖励力度,抢占市场先机;坚持通过推动工艺技术优化、实施小发明、小创造等五小活动以及加强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使公司在各业务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公司累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累计13亿余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31个技术创新平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授权专利469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65项;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奖励89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核电用控制棒、钛合金中厚板、宽幅钛合金薄板、化工锆板、钛(银、锆)/钢复合板、大口径薄壁管材、金属纤维及制品等系列产品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
2.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不断强化。公司一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内部培育,着力培养各产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及高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包括300多名博士、硕士在内的高端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宽视野、善经营的复合型经营管理团队,并逐步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面向技术、管理和技能建立三大类岗位分级体系,明确全员岗位任职资格,拓宽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牵引优秀人才持续成长;通过岗位体系-任职资格-职级通道三位一体联动,将专业提升、个人发展与企业价值导向实现高度匹配。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合作,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模式,持续实施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3.经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丰富经验,围绕自身产业特点,不断提高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服务营销能力、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大力推行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模式和运营模式,引导全员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公司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产品享有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和品牌优势。目前公司已完成数字化平台一期建。
网站地图sitemap备案号:豫ICP备17022679号-2 技术支持:河南七度网络
豫公网安备 41072102000363号